港交所首次提高上市盈利尺度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01日浏览量:
为什么突然要大幅提高盈利尺度呢?这还要从2018年的一项政策革新说起:
因此综上所述盛丰君认为此次港交所提高盈利尺度的行为实乃“利大于弊”!
港交所于2018年将《主板规则》第8.09(2)条的最低市值划定由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而且将主板刊行人最低民众持股价值从5000万港元增加至1.25亿港元可是关于盈利的要求却没有改变仍然维持在三年5000万港元的净利润也就是说在刊行人的基本面稳定的情况下估值却提高了2.5倍。就好比一瓶农民山泉原本卖2块钱突然一下涨到了5块钱可是水的质量却没有变。
而原本港交所推出该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提高估值来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赴港上市同时攻击造壳行为但从近两年的效果来看却事与愿违上市卖壳的现象并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许多未到达盈利要求且估值过高的刊行人为了上市而上市导致港股破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待股价暴跌后再以卖壳为生严重影响了港股市场的声誉及生长。
港交所也终于意识到一瓶农民山泉要卖5块必须有卖5块的理由要么就是引用了更优质的水源要么就是使用了更精湛的制作工艺只有品质提升了才配得上更高的价钱!
然而许多朋侪担忧提高上市盈利要求会削弱企业赴港上市的吸引力究竟经由此次革新之后港交所主板的盈利门槛已经位居世界前三使得许多期望在香港踩线上市的企业望而却步。但盛丰君认为大家无需过分担忧首先在新的主板尺度下这些踩线的企业会被认定为“高发展企业”GEM将会成为其更合适的市场可以预计GEM市场将迎来上市浪潮;
因此港交所26年以来终于下定刻意提高上市的盈利尺度希望通过提高刊行人的整体质素来促进资本市场康健生长。
其次这些踩线的企业上港股主板难上美股主板却更难因为赴港上市的小企业基本上都切合纽交所界说的“外国公司”相较于纽交所对于外国公司的上市尺度来说港交所新的主板上市尺度还是较为宽松的所以此次提高尺度对于新经济企业或优质企业是否为此而改道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也不会显著损害港交所的利益反而能有效地修复市场秩序;
最后在投资者方面港交所通过调高上市资格来增加买卖壳的成本以攻击壳股实际上是有效掩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更有利于港股市场的康健生长!
2020年11月27日港交所在网站刊发了有关赴港上市主板公司盈利划定的咨询文件此文件咨询期为两个月。
港交所建议将盈利划定按市值划定于2018年的增幅百分比调高150%;或按恒生指数平均收报点数(由1994年至2019年)的概约增幅调高200%。而经由此番革新之后港股上市门槛提高到了“前两个财年净利润至少不低于7500万港元”这条红线之上可见这一次港交所对企业上市的盈利要求确实是大幅度提高。
。本文关键词:港交所,首次,提高,上市,盈利,尺度,利,大于,弊,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
本文来源: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www.qxznxt.com